var isHttps = location.href.substr(0,5)=="https" ? "true" : "false";function creatMultiPlayerTest(divid, pid, isAutoPlay, posterImg, isAudio, type,videoSize) {var w=""; var h="";if(type==2){ w=1000; h=64;}else if(type==0){ w=1000; h=563;}else if(type==6){ w=338; h=600;}var playerParas = {divId: divid,/*播放器容器id,必填项*/w: w,/*播放器宽度,必填项*/h: h,/*播放器高度,必填项*/t: "news",/*台名称,比如news,sports,tv等,必填项*/videoCenterId: pid,/*视频生产中心guid,必填项*/br: "",/*设置默认码率*/id: "null",/*可填null,必填项*/videoId: "VIDE100215108600",/*视频集id*/url: "",/*视频页面url,如http://tv.cntv.cn/video/C18472/a28126e5e0424a44af6a9bc4c5a47742*/articleId: "",/*文章id*/filePath: "",/*文件路径*/sysSource: "",/*视频来源*/channelId: "",/*可为空*/scheduleId: "C18472000001",/*关键字*/isLogin: "",/*用户中心相关,是否登录*/userId: "C18472000001",/*用户中心相关,用户登录id*/isDefaultPreImage: "true",/*是否默认从vdn取图,非自动播放情况下才有效*/isAutoPlay: isAutoPlay,/*是否自动播放,只有false为不自动播放,其它值为自动播放*/posterImg: posterImg,/*播放器前贴图片*/isAudio: isAudio,/*是否是音频播放器,为true表示是音频,false表示是视频*/isHttps: isHttps,/*是否https视频,true是,false不是*/wmode: "opaque",/*flash播放器的窗口模式,默认为opaque*/wideMode: "normal",/*flash播放器的窗口模式,默认为opaque*/setupOn: "false", /*是否显示设置按钮,默认为false*/playerType : "vod_h5",/*播放器类型,vod_h5表示H5播放器*/drm : "true",/*H5-DRM*/isLeftBottom: "true", /*播放按钮是否在播放器左下角,为true表示是,false表示播放按钮在播放器中间*/webFullScreenOn: "false",/*是否显示全屏按钮,默认true表示显示*/language: "",/*语言,默认中文,en表示英语*/h5:{userRecordEnabled:false}};createVodPlayer(playerParas); }creatMultiPlayerTest("flash_0","6867790d9e474c4685b5f2e8db500dcd","false","","false","0","16:9");var videoType_0="0";var videoSize_0="16:9";var guid_0="6867790d9e474c4685b5f2e8db500dcd";var videoEditMode_0="1";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7月11日22时23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此次申遗的西夏陵共包含4大人工建造的遗存要素,分别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处防洪遗迹,还有一处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考古初步判断是与祭祀相关的大型场所。此外,西夏陵遗址博物馆还存有7000余件可移动文物。整个遗址区面积达38.99平方公里,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可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探访西夏陵:贺兰山下的千年古迹creatMultiPlayerTest("flash_1","8524d7a9d0714163aec9d9f5c6a74846","false","","false","0","16:9");var videoType_1="0";var videoSize_1="16:9";var guid_1="8524d7a9d0714163aec9d9f5c6a74846";var videoEditMode_1="1";西夏陵为业已消失的西夏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支撑。接下来跟随总台央视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探访这座近千年前的皇家陵寝。在贺兰山下可以看到一座座高耸的圆锥形土堆,这里就是西夏陵。这片广阔的陵区由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组成,是西夏时期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好的考古遗存。记者现在所在的3号陵就是西夏陵9座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体面积超过了16万平方米,在记者身后就是三号陵的陵塔,现存的高度仍然有20多米,虽然历经近千年,陵塔主体结构仍然是清晰可辨。这个大土堆在历史上究竟什么样呢?经过研究和复原,其实遗址区的大部分建筑曾经都是有房檐和屋顶,在现场进行了一个特别的设计,观众可以直观的了解当时的陵塔大概是什么样子。关于西夏陵在历史上的样貌也可以从遗址中出土的一件件文物身上找到更多线索,比如说这件一件叫做鸱吻的灰陶构件,整体造型非常的独特,龙首鱼尾,龙头高昂,鱼尾翻卷,整体的姿态非常的威猛生动,整个构件的高度达到了1.6米左右。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称:“鸱吻在中国古代建筑是房屋正脊两头的一个重要的装饰物,传说它可以起到辟邪和避火的作用。包括鸱吻在内,西夏陵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的建筑构件,包括各式各样的瓦当滴水、反映中原建筑影响的套兽、鸱吻,还有能够体现佛教对于陵园建筑影响的,比如说摩羯、像人面鸟身的迦陵频伽等。很多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的发现,就相当于是碑文的底座,这种体量的大约在一吨以上。”各种遗迹、出土遗物无不反映出整座陵园曾经的绚丽辉煌,经过考古现场的痕迹推断,当时的陵园墙体及阙台、陵塔应该是涂抹了红色细腻墙皮,墙顶挂瓦当、滴水,陵塔外罩木构建筑;地面铺砖,屋顶安置鸱吻、套兽等装饰物。师培轶称,仅仅3号陵园就出土了数万件西夏时期留下的建筑构件标本,说明毁坏之前的西夏陵区帝陵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宫廷建筑的样式,可以想象,红墙碧瓦,屋顶上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建筑材料,在最高大的陵台的周围,还发现过这种铃铛的装饰物,陪葬墓星罗棋布,“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应该是一个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园。西夏文物见证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creatMultiPlayerTest("flash_2","ed1ace0abc9f408eba49309c22dad956","false","","false","0","16:9");var videoType_2="0";var videoSize_2="16:9";var guid_2="ed1ace0abc9f408eba49309c22dad956";var videoEditMode_2="1";西夏陵的遗产构成要素不仅包括帝陵、陪葬墓、建筑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在历次考古调查、发掘过程中采集、出土的7100余件可移动文物,也对西夏陵价值的认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西夏有哪些特色文物,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价值?一起来看。眼前这个鎏金铜牛出土于西夏陵陪葬墓,牛身横卧,双目炯炯,肌肉线条清晰,造型生动逼真;内部空心,却重达188公斤。这么大重量级的空心铜牛采用了外范内模浇铸技术制作而成,表面满身采用鎏金装饰,再加上塑型、铸造、抛光等工艺,使得铜牛历经千年尘封,依旧金光闪闪。值得关注的是,在鎏金铜牛出土的墓葬甬道内,还有一头石马。据宁夏博物馆讲解员姚怡凡介绍,大石马和鎏金铜牛,牛头向内,马头向外,代表的是当时游牧民族“马出则征战,牛入则耕作”的这样一种生活形式,他们非常崇拜农耕文明,马和牛都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也看到在这一时期草原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的交流交往和交融的展现。陈列于西夏陵博物馆的这件金头饰也吸引了众多目光,重量达到200多克,使用大量莲瓣、联珠纹进行装饰,莲瓣联珠纹在唐宋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呈现出浓厚的中原文化底蕴,是极为罕见的金头饰精品。金头饰中间还有9个推测是镶嵌宝石的基座,但宝石出土时就已脱落不存在。西夏在学习中原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陶瓷体系。西夏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瓷器,部分器物表面施以剔刻花纹装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当属扁壶,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这样的造型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壶演变而来,扁壶腹部的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熟悉的陌生字”西夏文背后的文化密码creatMultiPlayerTest("flash_3","5545a2efe5ce46a7bae980243fd74e4e","false","","false","0","16:9");var videoType_3="0";var videoSize_3="16:9";var guid_3="5545a2efe5ce46a7bae980243fd74e4e";var videoEditMode_3="1";在西夏陵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还有不少刻有西夏文的残碑,这些西夏文字有什么特点,都记录了哪些内容?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在西夏陵博物馆展出了出土于西夏陵的大量残碑,碑上的文字便是西夏文,记录了当时西夏人物、政治、军事等一些史实,为11—13世纪中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提供了直接见证。据介绍,西夏文字是借鉴汉字创制的表意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合成字占绝大多数,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多数字都在十画以上,所以认记和书写都有一定难度。尽管其形体极像汉字,但因为偏旁都是自造的,所以西夏文字初看上去,“字皆可识”,再仔细端详却“无一字可识”。西夏文的读音接近于羌语,目前已发现实际上有意义的西夏文字共有5800多个,这些文字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带中使用了约两个世纪,到明代后期已基本失传。【新闻链接】世界遗产知多少creatMultiPlayerTest("flash_4","b80dd8de7be14c76a34ef2c765e0456e","false","","false","0","16:9");var videoType_4="0";var videoSize_4="16:9";var guid_4="b80dd8de7be14c76a34ef2c765e0456e";var videoEditMode_4="1";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伴随着西夏陵成功申遗,我国已经有60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0个项目中,有文化遗产35处,自然遗产15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6处。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全球已有196个缔约国,1200多项世界遗产。而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1987年就首次拥有了6项世界遗产,分别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泰山。除泰山是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外,其余五项均为文化遗产。